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试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与管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5 18:23:00 阅读: 687 次

论文发表过程中论文是核心,一篇好的论文决定着期刊发表成功与否。下文就是本站为职称论文发表提供的范文。

试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与管理

 

摘要:中心供应室是医院的后勤部门,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物资支持,负责医疗器材的无菌处理,其建筑设计要求较为复杂。基于此,本文从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入手,阐述了建筑设计的要点及优化策略,从而为设计人员开展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中心供应室;建筑设计

 

前言: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场所,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心供应室为辅助部门,并不具备盈利能力,大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更为注重住院部和门诊部等部门的建筑布局与规模设计,中心供应室不得不被动适应医院建筑的布局,对中心供应室的功能发挥造成不利影响。

一、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要求

医院中心供应室是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重要场所,在进行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保障其洁净性及可达性,保障无菌医疗器材的及时供应,有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如下:

布局要求。医院中心供应室主要包括去污区、洁净区和灭菌区三个独立作业区,由于中心供应室对环境洁净程度要求较高,设计人员需要注重不同工作区域的布局设计,按照工作人员冲淋→去污区→洁净区→灭菌区的顺序进行中心供应室的整体布局设计。在各个独立作业区的内部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其功能用房及设备的特征,进行合理平面布局设计,保障中心供应室消毒流程的有序性。

第二,规模要求。在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确保中心供应室的规模符合消毒设备的安装空间要求,并满足医院消毒器材更大使用量。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中心供应室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医院的扩建,为中心供应室的位置选择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确保医院中心供应室可以为医院提供充足的消毒器材。具体而言,医院中心供应室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0.8~1.0)×医院床位数+50m2。该公式仅用作参考,具体的中心供应室面积需要结合医院实际状况决定。

第三,工艺要求。在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中心供应室的消毒工艺,进行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其中,去污区的工作流程为专用污染物入口→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洁净区的工作流程为清洗消毒机/传递窗→灭菌→无菌存储,洁净区处理完成的物品直接传送到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设计人员不仅要参考上述工艺流程,还需要结合中心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流,合理设计出入口,通过合理的医院中心供应室建筑设计,保障中心供应室的有效消毒处理[1]

二、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要点

(一)中心供应室的整体布局设计

1. 中心供应室的位置设计

结合中心供应室的功能,设计人员需要将中心供应室设置在与各个科室相靠近的位置,尤其要设置于消毒物品需求量较大的科室。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医院的手术部是消毒物品使用数量更大的科室,然后依次是门诊部门、普通病房及门诊手术等科室。其中,手术部使用的消毒物品占据中心供应室总消毒物品的50%,而且医疗手术与医疗物品的消毒要求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需要将中心供应部设置于与手术部同一楼层或者临层的位置,并在两者间设置专用通道,保障消毒用品的及时有效供应。同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医疗器材消毒中高压蒸汽的供应,仅更大限度缩短管线的长度。

2. 中心供应室的分区设计

医院中心供应室主要包括去污区、灭菌区和存放区等区域,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分区设计,保障医院中心供应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备隔离的方式实现分区,常用于分区设置的设备为清洗消毒器及灭菌器。中心供应室中的清洗消毒器操作面为清洁区,负责临床医疗器材及术后医疗器材的清洗及基础消毒;在清洗消毒器的另一侧为灭菌区;中心供应室灭菌器操作面的另一侧为无菌器材的存放区。设计人员需要在中心供应室的不同区域设置传递窗,负责不同区域间的物品传递。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在中心供应室设置缓冲间,用于工作人员进行更衣、换鞋和冲淋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缓冲间中安装通风系统,并在缓冲间内设置互锁功能,避免缓冲间两侧同时开启,影响其防污染效果[2]

3. 中心供应室的平面布局

在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设计中,其面积根据医院的规模与所需的消毒器材用量决定。通常来说,综合性医院的中心供应室面积根据每张病床0.7-1m2决定。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中心供应室中的大型设备和区域划分,进行平面布局设计。通常来说,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双门式的高压灭菌柜以及清洗消毒机,保障中心供应室消毒流程的有序进行。常用的中心供应室平面布局方式包括翼端式和组团式两种。前者是将中心供应室设置于楼层的一个翼端,内部布局可以采用回路式或者直通式;后者是将中心供应室和其他科室组成版块,内部布局可以采用集中布局或者双向联通。

(二)中心供应室的装修设计

中心供应室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装修特点,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中心供应室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工作要求,进行合理的装修设计。对于中心供应室的去污区而言,其墙面、地面、吊顶和门窗结构均有独特要求。墙面需要选择防水性能和防潮性能优异的环保材料,不可以采用瓷砖等清洁难度较大的辅料,更好选择抗菌涂料或者丝光乳胶漆等材料进行墙面涂装;地面需要选择抗酸性和抗碱性较强的材料,如玻化砖等硬质材料或者PVC地胶等软质材料,并设置地漏用于污水排放;吊顶需要选择耐腐性和抗菌性较强的材料,如PVC材料或者塑料;门窗需要选择隔音隔热及清洁性较强的材料,如铝合金中空玻璃等。

对于中心供应室的洁净区而言,设计人员不可以选择有挥发性的材料或者涂料,也不可以在于空气直接接触的部位应用木材或者石膏等材料,避免洁净区被污染。墙面、吊顶和门窗结构的设计要点和去污区基本一致,两者的差异体现在地面材料中,洁净区更好选择软质地面材料,如复合PVC卷材或者橡胶卷材等。这是因为软质地面材料的压延性更高,具有耐磨性、抗噪音和不易腐蚀等优势。另外,在洁净区的吊顶中,更好选用彩钢夹芯板,减少吊顶存在的缝隙,从而避免吊顶部位聚集过多灰尘,保障中心供应室的清洁。

对于中心供应室的无菌区而言,无菌区的墙面、地面和吊顶结构设计要点与洁净区基本一致。但是无菌区一般不设置窗户,如果必须安装窗户,需要采用双层窗户结构,提升其密封性,避免无菌区受到污染。

(三)中心供应室的功能系统设计

中心供应室中的功能系统主要是指给排水系统、暖通系统与净化系统,这三个功能系统的设计成果,会对中心供应室的正常工作及消毒器材的消毒效果产生影响,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中心供应室的工作需求和功能系统的运行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中心供应室的消毒用水包括普通常水和软化水两类。在中心供应室的初洗环节,可以应用普通常水进行医疗器材污渍的初步清洁,在消毒处理后将其传递到无菌区,这一过程的用水系统可以与市政供水系统连接,实现中心供应室的有效供水;在无菌区的消毒中,需要应用软化水对医疗器材进行二次清洗,满足医疗器材的无菌性要求,这一过程的用水由医院设计的软化水生产系统供应。

在暖通系统设计中,中心供应室不同功能用房对温湿度的要求有所差异,不可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作为暖通系统,再加上中央空调系统应用的管道会影响中心供应室的洁净程度,设计人员需要在中心供应室中选择单独的空调机组,安装于不同的功能用房,满足中心供应室的差异化温湿度要求。以中心供应室的工作区域为例,温度的要求范围为18-26℃;湿度的要求范围为35%-50%,中心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暖通空调的温度调节功能与加湿、干燥功能,营造标准的工作环境。

在净化系统设计中,医院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是否在中心供应室中安装层流净化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医院中心供应室的空气清洁工作,将中心供应室内部存在的尘埃或者病毒等污染物质排出室外,保障中心供应室的洁净。

三、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优化

(一)基于节能设计的优化

在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需要注重建筑设计的节能性,通过中心供应室空调系统及门窗材料的合理选择,降低中心供应室的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具体而言,设计人员需要选择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环保材料作为门窗材料,并适当提升空调系统的夏季温度,降低空调系统的冬季温度,在营造洁净舒适中心供应室环境的基础上,降低中心供应室的能耗。

(二)基于人性化设计的优化

为了给中心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营造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设计人员需要注重中心供应室的人性化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入手,对传统的中心供应室设计进行改进与优化。比如,将中心供应室中的高窗台或者小窗等结构,设计为开敞式的低柜台;尽更大限度为操作人员提供自然光源,确保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及精准性;适当提升软装饰的应用。同时,在中心供应室的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设计人员需要设置不同的墙面颜色,用于区域划分,在中心供应室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给操作人员以警示。比如,大部分医院的中心供应室在污染区域设置浅红色标识;在清洁区域设置浅绿色标识;在无菌区域设置浅蓝色标识,并在设备的表面粘贴“小心烫伤”等标识牌,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实现建筑的人性化设计[3]

结论:综上所述,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要求相对较多,需要设计人员注重设计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设计人员需要做好中心供应室的整体布局设计、装修设计及功能系统设计,并从节能与人性化角度入手,进行医院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设计优化,保障中心供应室重要作用的发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勾振远,祁俊英.结合地域气候的医疗建筑设计初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04):56-59.

[2]郑绍晖.医院建筑设计的路径探索[J].福建建材,2019(03):40-42.

[3]邓琳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建筑设计——淄博市妇幼保健院[J].建筑技艺,2018(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