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论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的预防教育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21 11:10:55 阅读: 631 次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模拟网络犯罪行为等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法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多元化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网络维权观念,以期有效预防大学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关键词:网络;违法;法治教育。

 

网络对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但另一方面各种聊天工具和网络游戏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心里防线和道德底线,甚至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20—29岁的用户占31.5%。有关统计数字还表明,在网络犯罪的人群中,1825岁的占了45%。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危害。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任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应以鼓励和引导为原则,积极开展预防教育,使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秩序。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的主要平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树立其守法、用法、护法的法律观念。

(二)以信息法规课程为平台开展网络法治教育

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矛盾和冲突,与此对应的是,新的信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产生及实施。因此,21世纪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政策和法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具备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2010年全国两会上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灌输性和学生的非主体性特征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未真正达到“真懂、真信、真用”的层次。特别是单一的、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枯燥、无味,苍白的理论说教无法吸引学生的星期,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对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的逐渐普及也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表现。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利用PPT 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感官刺激, 用立体的、生动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二)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之所以备受教育者关注,主要在于案例教学能够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如果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投向对案例,而对其带来的理论知识不求甚解,那案例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务必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精选教学案例;二是要调动气氛;三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举一反三。从而更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

(三)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美国人库伯提出的, 库伯强调体验式教学必须以设定学习目标为基础,以体验、感受和实证为框架,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知行统一”。例如,模拟法庭就是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案例,由其自编自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掌握诉讼程序、庭审过程,同时还要熟知案例和相关法律,学生的亲身参与必定会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三、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结合催生出的全新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交往、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加强宣传策划

宣传策划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策划出丰富多样的宣传主题和教育活动并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宣传声势,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大化教育的效果。因此,一份创意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宣传策划案,能够引导思想舆论,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网络教育的效果。

(二)定期开设专家讲坛

专家的对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视野,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应当定期开设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专家讲座,并使之常规化。

(三)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比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有关审判,网络立法研究的调研活动,以及到农村学校进行网络教育等等,既增强了学生的网络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3

2.王月峰:《法学基础教学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学模式论》,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刘正荣:要把网络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http://www.scio.gov.cn/zt2008/jqwl/zxbd/200806/t192355.htm2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