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21 11:14:12 阅读: 649 次

摘要: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日益增强的跨文化交际的现实需要。作者结合自身的探索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培养;意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现实需要。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培养跨文化意识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现实需要。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日益增强的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都表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异同文化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自觉性。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导致我们的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为此,作者结合高中教材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尝试、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一、运用多种视听手段,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不可否认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是由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性所决定。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句子本身意义及逻辑语法分析等语言知识,往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语用能力,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转变认识,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培养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英文广播、多媒体、原版英文电影、小说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充分发挥视听材料和多媒体的优势,培养英语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体会中英文化的差异。

二、在“对话”教学种体会文化,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课堂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使用“对话”教学,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使用所学语言,体会缺乏文化意识造成的语言表达障碍。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承载文化的小单元,可以称之为了解文化的“窗口”,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补充与英语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中英词汇在字面和文化意义上的不同,必要时进行英汉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强调与文化有关的联想意义。和汉语一样,在英语中也有许多词汇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对于学生们理解英语词语也十分有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在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体现文化的用法,促成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在阅读教学中品味文化

  英语语法作为一门语言的组织规律,它揭示英语的表达逻辑和表达方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也各异。相比其他语言,英语特别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完美。让学生了解这种表达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多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对比,来使学生提高对汉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区别能力,形成跨文化思维,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体现对英语掌握的综合能力,它对词汇、语法、阅读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表达意图等,不可避免的需要学生们了解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中国人一般比较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式,而西方人一般比较注重考虑事物发展的结局和后果,这就造成对于同样的材料对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对英语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模式、生活方式等的介绍,了解文化是语言理解的基础,有了这基础,可以增强“移情”和“共情”的能力,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理解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综上所述,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来了蕴育语言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英语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英语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独特性,脱离英语文化是不可能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由于各个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英语学习除了语言技能外,应该渗透学习英语的的政治地理、文化历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