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浅析刘少奇人民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04 11:26:02 阅读: 733 次

[摘  要]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一生。研究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更好地解读刘少奇同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对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刘少奇  人民群众观  当代价值

一、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形成轨迹

刘少奇是早期工人运动的之一,他在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中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参与领导了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这使他亲眼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自身的解放,而展现出来的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使他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所拥有的强大力量,革命事业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标志着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萌芽。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就人民群众观作出了总结:“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1]刘少奇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作出的科学归纳,也标志着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正式形成。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刘少奇于1961年赶赴湖南实地调查研究。针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客观判断,并且作出指导调整,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保障了群众的利益。这是他将人民群众的观点与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标志着他的群众观点逐步深化与成熟。

二、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内容阐释

(一)从哲学思想层面: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兴亡成败的决定因素,是党的依靠力量。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刘少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人民群众自己的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获得,才能保持与巩固” [3]

(二)从政治思想层面:相信,依靠,为了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在领导群众的过程中,必须以尊重群众、信任群众为前提。刘少奇曾说:“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4]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一直视其为更高宗旨。刘少奇说:“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是毫无意义。”[5];“我们是一切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勤务员。”[6]他强调,一名共产党员的言行举止,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应是“一切为了群众”,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三)从社会实践层面:坚持群众路线,对人民负责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群众,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少奇还指出,坚持群众路线,还应从民主与法治着手。法制的健全,为人民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培养法治精神,让人民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也使法律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捍卫者。

三、刘少奇人民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一)实践刘少奇的人民群众观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刘少奇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很深刻的科学认识,丰富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刘少奇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群关系在健康发展的主流下,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刘少奇曾指出:“人民的内部矛盾,主要地表现为领导机关和人民的矛盾,更确切地讲,是人民和领导机关官僚主义的矛盾。”[7]他指出,所谓的官僚主义,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工作的中心,没有将自己作为群众的公仆,人民的儿女。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

(二)关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其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根本制度,刘少奇是这一制度的坚决拥护者和贯彻着,在中共八大的报告中,他就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工作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反对个人崇拜的必要保障。针对有些同志,不听他人意见,不顾群众呼声,不允许有反对派的工作作风,他提出了严厉批评。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刘少奇曾指出:“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对一切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应实行监督。”[8]他认为,我国任何的机关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应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且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实践刘少奇的人民群众观有利于解决我国的民生问题

刘少奇同志光辉的一生,一直将民生至上作为他的执政理念。他曾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的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9]刘少奇一贯不主张空谈政治,他希望以实际行动,解决最实际的民生问题。在建国后,他致力于经济建设,他认为工业化的实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刘少奇也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并且将长期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他指出:“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10]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的支撑,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3] [4] [5] [6]《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54 351 60 234 196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 1031

[7] [8] [10]《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06 174 361

[9]《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