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2 10:15:17 阅读: 717 次

摘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最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竞争力有所降低,如何保持甚至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与百姓就业形势密切相关。如下,笔者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压力来源与相关应对对策进行了初步探析,旨在为本产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压力;竞争对策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地位和技术含量均较低,劳动量投入大,资金占用少,其劳动投入显著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此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层次低,无法以高溢价增强竞争力。伴随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变动、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走下坡路,企业利润日益变薄,成本不断增加。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关系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亡和发展。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压力来源

1.竞争优势方向有所变化

    相比于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优势非常脆弱,伴随国际范围内生产力发展和技术革新,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衰减。当前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巨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然而仍然属于弱势企业。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价格、质量及交货进度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三因素,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低价竞争往往以降低产品质量水平作为代价。在如今的国际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买价,尤其是欧美买价提升了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倾向于以稍高价格购买优质产品,而非单纯追求廉价劣质产品。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影响下,各商家之间竞争白热化更是提高了技术、设备及资金投入要求,贸易壁垒由此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日益凸显。在各国买价质量验收标准愈发严格的基础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加深刻体会到想要维持现拥有的出口市场,必须将质量、技术及服务等因素联合在一起。但是在短期内,仅仅依靠提高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来谋求企业利润的提高也是十分不现实的,这会使企业面临不断增长的成本,削弱企业的低价竞争实力。

2.成本优势逐年递减

首先,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目前,“用工荒”现象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据2011年相关报道,“用工荒”已经由东南沿海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劳动力缺乏地区的转变表明中国面临“刘易斯拐点”。“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无疑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有所上涨,有关数据显示,部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高达30-50%

其次,出口退税率有所降低。为了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均衡度的提升,政府多次对进出口退税率结构进行调整,下调部分传统、非高新技术产业,如水泥、玻璃、陶瓷、纺织、塑料、木材制品加工及制革业。这一举措,间接提高了部分企业的出口成本。

再次,人民币升值。自从2005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兑美元汇率持续高升,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幅度逼近20%。这一重大改革,使得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成本有所提高。介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缺乏其他附加值,因此没有足够议价能力摆脱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44%企业“具有相当弱的议价能力”,12%的企业“基本上无任何议价能力”。这就表明,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大部分企业仅能依靠手头上现有的老顾客来维持运作,一旦不敢贸然提价便很有可能失去现有订单,于是便为了继续运营生存而采取各种措施来压缩利润,这便增加了企业生存压力。

另外,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调。根据20112月我国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能够看出,主要生产原料,如钢材、矿产品、有色金属、橡胶及化工原料价格持续走高,这无疑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另有报道,鉴于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在我国第21届华交会上,相当多的企业因成本问题不敢接单、报价,这一现象显示出了我国不容乐观的外贸形势。

最后,成本更低国优势不复存在。在最近几年,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逐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他们在纺织、建材等行业的产品结构与我国比较类似,且成本优势也较为明显,因此对于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竞争。举例来讲,近几年中,国际纺织类品牌将大量订单从我国转移到印尼及越南等,美国也不断将机械零配件的加工订单迁移至墨西哥等。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应对竞争压力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当中,包含着许多过程的参与,如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的外形功能设计、生产车间的生产、生产工艺的完善、原料的采购以及物流的配送等。企业想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以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各个部门、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严密把关每一步涉及到产品质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中小型的企业拥有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技术人员及经验充足的管理人员稀缺,员工的固定性较差,因此对这部分企业而言,企业管理水平的加强尤为重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更是不可缺少。

2.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竞争实力、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设备、环境优势固然重要,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中心主导主体,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最主要因素。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需要的劳动力就较多,每一个环节都是全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一支高素质队伍则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首先注重核心管理队伍的建设,其次应该加大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调动所有层次员工积极投入生产活动。同时,必要的技能培训与课程不可或缺。企业应尽可能发觉员工的潜能,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到企业的生存运营中。

3.实施国际认证、打造国际品牌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在控制自身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国际认证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树立相对权威的形象,以国际认证体系来标榜自己的品牌。如CE认证、ISO系列认证、焊接企业国际EN15085认证、欧盟EN-71认证、国际铁路行业管监IRIS认证等。

企业应以获得国际认证来构建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打破技术壁垒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实施国际认证。举例来讲,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少数企业拥有焊接企业国际EN15085认证,凭借这一优势,国际很多大企业便趋之若鹜的将这些企业作为产品供应商;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在获得认证的企业名录中进行产品供应商的选择。

4.从实际出发,形成品牌特色

    作为以质取胜的阶段,品牌战略值得所有中小型企业的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特色品牌的形成固然很好,但是需要长时间、多精力的投入与努力,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增长效果,于是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品牌培育。从长远来看,品牌是高质量的有利象征,品牌溢价能够对部分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而品牌的建立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有保障的运营通行证。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言,不是等企业做大了再实行战略,而是要以战略助企业做大。

 

总结:

    产品质量构成了企业对外说服力,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立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许毫不动摇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实施国际认证、打造国际品牌,并从实际出发,形成品牌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企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样本企业的调查[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0(14)22-23.

[2] 杨秀清.  发挥老优势 寻求新优势——对我国产品成本优势的忧思[J]. 时代经贸. 2011(12)46-47.

[3] 魏钢焰.  WTO框架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02)10-11.

[4] 徐理军. 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0(03)30-31.

[5] 周玉梅,徐祗坤,詹立君,杨立铭,邓兰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28-30.

[6] 胡军,向吉英.  转型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结构调整与加入WTO[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