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道具——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媒介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5 16:23:04 阅读: 624 次

摘要:自远古时期人们手执干戚羽尾而舞,舞蹈道具就与舞蹈本体不可分离了。道具,顾名思义,不仅可以丰富舞蹈语言、帮助舞蹈语言的传达,它本身也是舞蹈言说的主体部分之一。在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道具与舞蹈语言之间的关系做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舞蹈语言;道具;表达;交流;媒介;

一.语言以及舞蹈语言

关于语言定义的探讨同舞蹈定义一样,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种说法。《辞海》中有较为普遍认可的释义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为载体的一门艺术。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舞蹈属于语言交流的非言语系统的重要部分。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也是有关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传统。从符号学这一角度切入,舞蹈语言就是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的组合为主要手段,起到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由于人身体律动的大体相似,因此,舞蹈语言具有审美普遍性和直观性,是不同、地区、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最普遍的艺术语言之一。”[1]资华筠先生在其著作《舞蹈生态学》中,就舞蹈的功能而言把舞蹈分为自然舞蹈和表演舞蹈。依据这样的分类,本文所探讨的舞蹈主要是就存在于舞台空间的表演舞蹈而言。

 

二.道具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1.道具的定义

有关舞蹈道具的定义正如同舞蹈本身的定义一样,也有着很多不同的解释。《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定义是:“舞蹈道具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词典》中也有关于道具的定义:“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时所用的舞具、、、、、、是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性格的辅助手段,也是表现环境渲染气氛的有力工具。”上述定义都是针对表演舞蹈而言,都认为舞蹈道具是因舞蹈而产生并与舞蹈融为一体,是舞蹈视觉形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成分,起到了促进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我们常常把道具定义为是舞者身体的延伸部分,舞者的肢体乃是“说话”的载体,由视觉为主的感官作为中介,道具是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所使用的工具之一。其中,舞蹈语言的表达乃是针对与道具直接相关的舞者而言——肢体与物体相互交融以表达舞蹈内容或意义。舞蹈语言的交流则是从观者的角度而言——通过舞蹈道具领会某些意义。所有的道具,如果不是放置于舞台之上,可能就只是普通的物品,并无特殊的含义。是舞台的呈现赋予了道具特殊的意义,道具的功能也由此产生。

2.道具在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中的作用

有关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的阐释,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如舞蹈学者朴永光在其著作《舞蹈文化概论》中把舞蹈道具的功能大概分为了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技艺性,又从观者的角度说明了道具是把握舞蹈内容的媒介,或者具有获得某种视觉刺激带来的心理快感的作用。在此我仅从舞蹈语言的传达作简要说明:

1)道具是文化的载体。道具可以赋予舞蹈语言一定的历史或文化含义。从舞者使用的道具有时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属性,有时可以看出作品表达的环境或是历史背景等等。如由万玛尖措编导的作品《静静的玛尼石》,“玛尼石”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属性的符号,不仅传达出藏族这一特定的族群属性,还表达出了超自然的灵性——“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2)道具是情感的寄托。如同诗歌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创作手法,舞蹈也可通过道具来抒发情怀,更为生动的表现内心世界。这是通过舞蹈道具与肢体结合的形式去寻求舞蹈语言表达的真实可感性。“小手绢”寄托着儿时的梦,“纸飞机”表达着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人生理想等等。

3)道具是情节发展的纽带。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舞剧之中,道具的使用使舞蹈语言的传达更有效率。如舞剧《丝路花雨》中的“葫芦”、《茶花女》中的信物等等。

舞蹈道具的作用并不是单独发挥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很多舞蹈道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寄托着舞者的思想情感,又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展现了舞者耍弄道具的技艺等等。道具以它的多重功能促进了舞蹈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3.道具的发展。

由隆荫培和徐尔充编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蹈语言提出了几点审美规范原则,其中就有“发挥舞蹈创作主体的独创性”。舞蹈语言的创造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舞蹈创作的大背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有新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而道具作为舞蹈语言的表现载体,也需要随时代的变迁而创新。

无论是从种类还是表现形式上看,舞蹈道具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性。道具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信仰息息相关。纵观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执牛尾、鸟羽而舞等,后又有执干戚、龠翟而舞等等。在汉代以前,舞蹈使用道具较为频繁和常见,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就放下了一些道具,逐渐转向人的身体的舞动。但这也并不表示舞蹈舍弃了道具,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舞蹈道具的运用对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腰鼓舞和大秧歌迈开了共和国最初的舞蹈步伐,随后又有《荷花舞》、《红绸舞》等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近年来,随着西方现代舞及其创新思想的传播,道具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如《云门舞集2》作品《下回见》使用了领带、办公椅、眼镜、甚至内衣等极富现代特征的道具,形象的表现了上班一族的都市生活。

4.道具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同舞者的身体一同参与到舞蹈表现中来,并与其他因素诸如音乐、灯光、服装等等紧密相连。

1)道具与音乐:从语言的角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道具是无声的舞蹈语言。人的身体在舞动时尚且可以发出声响,那么道具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也是可以是有声的。的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可以制造出声音,也可以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这一点在乐器类道具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各种类型的鼓、笛子、还有钢琴等等。然而,不仅仅是乐器类道具可以成为音乐的一部分,有些生活器具也同样可以发出声响,制造出有节奏的富有一定情感意蕴的音乐来。如玉米提的《盘子舞》中就有盘子敲击地面的声响,喜悦热情的气氛在盘子落地的清脆响声中更加生动的烘托出来。类似的还有蒙古族的筷子舞、酒盅舞、木屐舞等等。这样运用道具,能使舞蹈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2)道具与服装: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在不少作品中,服装也成为了道具。例如《云门舞集2》中,作品《梦游》就是通过不断地穿脱衣服、换上各种颜色的衣服来表达人物在梦中的迷茫、犹豫、挣扎、执着、喜悦、惶恐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再如舞剧《洛神赋》幕“登基”中编导独具匠心的在“龙椅”之后掀起了两块类似于斗篷披风的大缎布,此时巨大的“披风”象征着威武和权利。众人有的手持“披风”并扬起,有的在披风之下表示臣服。我们可以将它释义为具有特定服装意义的道具。

 

三.如何看待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

虽然道具这种“与生俱来”的符号极大便利了编导的创作,但是舞蹈道具运用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与肢体配合并一同表达情感主题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是浅层的“借物说物”,使道具沦为一种解释的工具。如由舞蹈编导万玛尖措酝酿十年的作品《香巴拉》,使用了藏族有宗教意义的道具如白海螺、坛城、沙石等,结合舞者富有情感的身体来表现生死轮回的神秘和对生命动态的领悟。

值得一提的是的德国舞蹈剧场的创始人皮娜·鲍什,他在其作品《穆勒咖啡屋》中使用了椅子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具,但却不是简单的肢体延伸部分或者常用的“拟物状情”,椅子在这里暗示了一种人的生存环境,通过女演员盲目的碰撞椅子和男演员不断推倒椅子,表达了女人伤心致盲的状态,通过这种对道具的处理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样一种具有新意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语境,产生了新的力量。

而有些新创作的舞蹈作品,过多的使用舞蹈道具,甚至占有了相当大的舞台空间,反而限制了舞蹈肢体的表致使整个作品的舞蹈内容显得苍白无力。

笔者认为,道具的运用应在肢体与物体的结合中寻求表达的新意,与观众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最终成为道具作品独特的语言叙述手段。

 

四.结语

被称为台湾书评界“教父”的南方朔著有《语言是我们的希望》一书,表达了它对目前言语面临困境的担忧以及对未来语言传播的希冀。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媒介之一,也应同舞蹈本身一起,作为语言系统的特殊成分,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打破、不断创新以更好的发挥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以无声的“言语”体现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文关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