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0 15:15:15 阅读: 692 次

论文发表过程中论文是核心,一篇好的论文决定着期刊发表成功与否。下文就是本站为职称论文发表提供的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分析

 

一、诵读听说

    我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存在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认知,而这便是诵读听说策略的理论源泉,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拥有充足时间进行文章的诵读,学生以此就能够通过逐步理解字、词、句、段、篇不断打牢自身语感基础,而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所体验到的文化作品之美,也将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例如,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教学中,为了能够保证能够更深入理解这一脍炙人口的佳作,笔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并引导学生想象秋天萧瑟而悲凉的景象,由此作品所传达的内容就能够更深入打动学生,学生也能够通过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品语言之优美。值得注意的是,诵读本质上属于眼、手、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而“说”与“听”则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诵读听说策略的应用必须保证学生良好的“听”态度,并同时做好对学生“说”的训练[1]

二、创设情境

为了实现高中生语感的培养,课文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存在的严重隔阂不应被忽视,因此本文建议相关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世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物情境的创设属于较为典型的情境创设方法,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够更好融入作品的世界,这自然将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提供较为有力支持。例如,在教授郑愁予《错误》一诗的过程中,笔者便通过播放罗大佑的同名歌曲直观的塑造该诗所传达的感情,而学生在被优美旋律吸引的过程中,《错误》一诗的哀婉与幽怨也将随着音乐流入学生心中,由此学生能够较为快速的理解《错误》一诗的主题和含义,学生的语感培养自然也将获得较为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创设实物环境,为学生创设听说环境也将为学生语感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笔者曾利用课余时间开设的趣味接龙、编辑日报等活动便属于听说环境的创设典型,由此学生的语感培养就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塑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同样关系着对其进行语感培养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建议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较为自由的思考与交流,学生语感的培养才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为了真正实现宽松的学习环境塑造,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塑造较为受学生欢迎的形象,同时真正将学生视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语感的培养典型较为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频繁与学生开展互动,如提问学生“你读懂了吗”、“你有哪些疑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平等间的师生关系也将为其语感培养提供有力支持[2]

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上文中提到了诵读听说策略在学生语感培养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而如果能够结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诵读,诵读听说策略的有效性就将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也将更好服务于学生的语感培养。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中,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5人小组,要求各小组有感情的进行《天净沙·秋思》这一作品的朗读,并鼓励各小组成员、小组之间开展如何更有感情朗读作品的讨论,最终每小组派出一人到讲台进行有感情朗读则将教学推向了高潮,由此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实现了进一步加深,其自身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较好培养。

五、组织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以合作学习活动为基础,而将语文教材作为探究内容、学生的经验作为探究范围,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的探究性学习中开展更多的思考、质疑、讨论,而在个人思考、小组与集体讨论下,学生自然就将更好品位语言并提升自身语感。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体会“父亲”背影中所蕴含的浓浓情感,学生必须在探究性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验,只有将自身所承受的父爱与作品中所描绘的父爱向重叠,学生才能够更好领略作品的魅力。而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荷香,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适当引导实现学生想象力与作者想象力的重叠,由此作品中荷香被描绘成远处高楼琴声的意境就将实现更为直观传达,学生也将由此不知不觉提升自身语感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江晓琳.“飞瀑之下,必有深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点体会[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6,09:32-33.

[2]朱慧敏.语感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2013,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