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网电话

全国热线
022-83699069

大学生自制力培养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4 09:12:21 阅读: 725 次

摘要:自制力是人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和欲望的调节能力。在处理许多事情上,自制力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避免大学生迷失自我,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提高自制力是关键。影响大学生自制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环境的和学生自我认识上的不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关键词:大学生  自制力  培养

随着大学生活的日渐丰富,学生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由于大学生在其人格进一步发展成型的过程中有自身的特点,也意味着更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缺乏良好自制力的学生,在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校正等方面均有所缺失,容易在逆境中缺乏控制,形成自身无法排解的心理障碍。

一、大学生自制力现状

1.生活上做事拖拉。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处理事情主动性不高,如迟到、旷课、作业不按时完成屡见不鲜,平时不努力学习导致考试夹带、代考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当违纪被学校开除时后悔不已。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计划,每天浑浑噩噩,全然不理会自己要做的事;有些同学则会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计划,但却不督促自己及时完成,最后计划变成一张废纸。

2.心理上敏感脆弱。学生的行动缺乏韧性,独立性差,遇到事情容易选择逃避的办法,无法做到客观理性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容易胡思乱想,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经不住挫折和磨难,眼下大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3.性格上狂妄自满。现在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张扬自己的个性,对自我评价过高,过于关注自我,狂妄自大,在考虑问题上不太懂得顾全大局,头脑发热时容易失控,做出出格的事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事情,当前大学生故意杀人、打架、酗酒、偷盗等事件也不断攀升。

二、影响大学生自制力的因素

1.家庭教育方面

纽约城市大学亚历山德拉•罗格博士认为,人的自制力是由大脑思考行为发生后会带来哪些后果决定的。假如大脑认定立刻执行某种行为会带来坏的结果,便会约束这种行为;反之,如果大脑认为延迟某种行为的发生并不会带来更多利益,就会将这种行为立刻付诸行动。随着感觉系统的成熟,自制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从幼儿期起,家庭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教导孩子具有自律能力,比如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些最基本的自我规范。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成绩以外的事情采取全权包办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自主性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今后的责任意识,抗压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以及自我认识都造成很大影响,而这些又对自制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自身思辨能力差,缺乏自我判断和规划

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高校的行列,但心理年龄尚不成熟,仍处于青春萌动阶段,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好意气用事,处理问题容易轻率,不计后果。一旦遇到某种刺激或是其他事物涉及危害到自身的利益因素便会产生对其他事物的排斥和反抗,产生行为冲动。对自我的认识和规划也不清晰,对未来也较为迷茫,失去了行动力。

3.环境改变的影响

自制力与外在环境压力有很大关系。当一个人置身于竞争中时,他的自制力会相应提高,而缺乏压力时,自制力会比较弱。而此时,更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备真正的自制力。因为在压力下,大多数人都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以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为规范,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与考验。跨入大学校门后,其自我规范能力尚不能与宽松、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平衡。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降低,这对学生自制力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局面。

三、大学生自制力培养的措施

自制力是以人的意识为关键所在,提高和改善高校大学生的自制力关键还是在于对大学生本身认知和行为做出自我调节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指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实现自我规划。

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刚刚经历过紧张高考后的假期,自我要求相对松懈,很多学生表现出迷茫和无所适从,对自己生活的控制能力变弱。这个时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长期目标,及时实现学生的自我觉醒和展开自我规划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长远目标为尺规,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分析在长远目标的指导下什么事情是应该要做的,什么事情是想要做,但却会偏离目标的,什么事情是不想做,却必须要做的,坚持要事,将这一长远目标内化为其日常行为规范。

2.监督学生日常行为,强化自我执行

自制力缺失造成日常行为中的“拖延现象”,是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明明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却总是被一些琐事绊住脚步,而重要的事情,则一拖再拖,最后只能应付了事,事后又产生强烈的自责感。长此以往,极易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造成生活中的失控,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在长远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短期计划,如周计划,每周日花2个小时的时间计划下一周在什么时间要完成某一项事情,越详细越好,教师监督学生的日常执行情况,也可以干部负责与学生督促相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并在学生自觉执行其规划时,进行正向强化,进一步增强其自我执行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惩罚

引导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对行为进行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做一件事情前,先在脑海中预想这件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做出决定。可以在自己执行好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激励,积极强化这种成功意识,反之,如果在执行情况不理想时给自己相应的惩罚。

4.学校要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意识

创新意识 “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强化自主性意识,更易于养成自制力。

良好自制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培养锻炼的结果。增强大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但可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激发成就动机,更可避免因为自制力缺失造成的压力,避免产生心理危机。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除了社会与学校的有意识培养外.还要学生主体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正浩.大学生人格特征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研究[U].中国西部科技,2011,(7).

[2]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12.

[3]安慧.浅议当代大学生自控力缺失的问题及对策[D]-时代教育 2015(9).

[4]刘丹.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3).